首页 | 政策法规 | 卫生害虫 | 畜牧养殖害虫 | 鼠害 | 宠物杀虫消毒 | 建筑害虫 | 园林害虫 | 贮藏害虫 | 农业害虫
媒介生物 | 消毒杀菌 | 农药知识 | PCO机构介绍 | PCO论文 | PCO图书 | PCO药物解救 | PCO黄页 | 昆虫杂志 | 昆虫图片
入侵生物 | 动物文学 | 传染病 | 寄生虫 | PMP管理 |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
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离开许可营…
云南省举办农药经营标准化管理服…
2025年全国消杀大会预通知
祝贺2024全国卫生杀虫及林草…
2019新年快乐
崔刚:《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
广东省近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
2018第五届安徽(合肥)国际…
第十三届(2015)中国畜牧业…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nb…
第十一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典礼盛…
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
第四届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
第28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
第二十四届河南畜牧业交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
第十届(2012)中国畜牧业展…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201…
第28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
关于举办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
2011第26届山东畜牧业博览…
2011中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
第四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
 
蜈蚣的生物学
蜈蚣的生物学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11/6 【点击次数】890

蜈蚣又称天龙、百脚虫。它不属于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中医以干制全虫入药。蜈蚣作为传统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称“蜈蚣在太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李时珍《本草纲目》列为虫部湿生类,称其“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脚,双须歧尾。”按其产地、形态与生活习性,均与现今药用蜈蚣相同。现在常用来入药的蜈蚣有两种,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少棘蜈蚣主产地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河南、四川等地;多棘蜈蚣产于广西都安、湖北宜昌、浙江丽水、海南、云南、四川等地。其次还有蛤氏蜈蚣(产于广西、海南、云南)和墨江蜈蚣(产于云南思茅地区墨江县)J。少棘巨蜈蚣使用量较大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列为正品,而多棘蜈蚣和其他品种则为当地所使用。
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以及开山采矿的影响,野生蜈蚣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之人们的过度捕捉,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相反,随着蜈蚣药用价值的不断研究和开发,用量不断上升,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价格快速攀升,目前蜈蚣的市场价格已由1990年的每条0.1元左右上升到每条0.6~1.0元。由此可见人工养殖蜈蚣不仅可以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环境、缓解药材市场供需矛盾,同时也是一项利用庭院的致富之道。目前人工养殖蜈蚣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 种类与形态特征
(一) 少棘蜈蚣
蜈蚣身体扁平细长,长12~20厘米,宽0.5~1.1厘米。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为红色,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复眼,还有一个细长丝状的触角。它的视力很差,行动捕食完全凭灵敏的触角。头部的腹面有口器,口器由一对大鄂和两对小鄂构成。头部是蜈蚣的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躯干部多为黄褐色,背面稍有暗绿色,有20个体节,较长和较短的体节互相间隔,都有一对足,头后第一对足称腭足,有发达的爪,爪内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开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为防御外敌的武器。第2~19节各具一对7节的附肢,称足或步足,是蜈蚣的爬行器官。第20节腹面有生殖孔,其附肢与其他19对步足不同,向后延伸呈尾状,特称生殖孔。蜈蚣躯干部的结构成为蜈蚣的运动和生殖中心。
雌、雄蜈蚣的形态有所不同,雄性个体较小,头部背板隆起呈椭圆形,腹板后缘窄小而圆;雌性个体宽大,头部背板扁平而圆,背板后缘平圆,腹部肥厚,体质较软,腹板后缘平直较宽。

(二) 多棘蜈蚣
成虫体长150毫米左右,较少棘蜈蚣宽大,共有21个体节,形态与少棘蜈蚣大体相似,其主要区别是颚肢齿板的齿数为6+6,第20对步足没有跗棘,尾足的前股节背面内侧有2棘,腹面外侧有2~3棘,腹面内侧2棘。
二、 生活史及习性
   少棘蜈蚣在自然条例下,3年1代,冬季蛰居于向阳避风、少土多石约10厘米深的地下冬眠。翌年惊蛰后逐渐向浅层移动,爬到地面觅食。一般3~6月雨后天晴的清晨,雌、雄蜈蚣在茅草地上交配。一般在夜间产卵,每次40~50粒卵。卵淡黄色透明呈椭圆形,表面含有黏液。卵约半个月孵化。幼虫约1个月后,离开母体活动取食。蜈蚣从受精卵至性成熟需要蜕皮11次,每次蜕皮大约需要2小时。身体增长1厘米,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蜈蚣喜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共处,很少发生自相残杀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蜈蚣一般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晚上8~12小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生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于见到蜈蚣了。但是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逃走或卷曲不动。如果产卵时受到外界干扰,会立即停止产卵,甚至会把卵吃掉。所以人工饲养蜈蚣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僻静的环境。
   蜈蚣的视力很差,依靠一对细长的触角探路、觅食、寻找配偶等,因此蜈蚣特别爱惜自己的触角,常常用第一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二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舔舐触角。
蜈蚣属杂食性动物。野生的蜈蚣品性凶狠,它不但捕食弱小的动物,还敢向比它大几倍的动物进攻。喜食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金龟子、蚂蚱、蜘蛛、蝼蛄以及蝇类、蜂类、蛾类等,也捕食蜗牛、蜥蝎、壁虎、小青蛙等。除此之外还喜食西瓜、黄瓜、苹果、桃子、梨以及幼嫩的青草、蔬菜等。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害虫防治网 copyright2009  皖ICP备19018818号-2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387号 

E-m ail: zghcfzw@163.com   QQ:2389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