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卫生害虫 | 畜牧养殖害虫 | 鼠害 | 宠物杀虫消毒 | 建筑害虫 | 园林害虫 | 贮藏害虫 | 农业害虫
媒介生物 | 消毒杀菌 | 农药知识 | PCO机构介绍 | PCO论文 | PCO图书 | PCO药物解救 | PCO黄页 | 昆虫杂志 | 昆虫图片
入侵生物 | 动物文学 | 传染病 | 寄生虫 | PMP管理 | 联系我们
2019新年快乐
崔刚:《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
广东省近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
2018第五届安徽(合肥)国际…
第十三届(2015)中国畜牧业…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nb…
第十一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典礼盛…
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
第四届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
第28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
第二十四届河南畜牧业交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
第十届(2012)中国畜牧业展…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201…
第28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
关于举办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
2011第26届山东畜牧业博览…
2011中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
第四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
第28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
2011年中国(上海)国际蚊香…
茶叶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关键技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第四…
关于公布绿茶饮料中吡虫啉等7种…
2010年河南郑州家禽交易会
 
我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我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10/12 【点击次数】1131
姚力群
(合肥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合肥 230001)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的国家。而文物是国家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价值,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及代表。在我国拥有众多的国保级和省保级的文物古建筑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仍保存着大量名胜古迹和明清时代古民居,这些古建筑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或清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我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
    以木构件框架为主体的寺、庙、楼、塔、宅等古建筑,造型艺术别具一格,其中数量居多的木结构古建筑普遍遭受白蚁危害,有不少地方的古建筑由于受到白蚁的严重蛀蚀,给我国历史文化景观带来惨重的损失。由于白蚁危害常常是隐而难察,在人们的疏忽大意中,给古建筑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据估计,我国每年由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25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由白蚁对文物古建筑造成的毁坏则难以用经济数据来直接进行统计,因此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是当务之急,做好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已是保障文物古建筑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有关重点调查资料反映,浙江杭州市的名胜古迹有86%已经遭受蚁害,仅灵隐寺因遭白蚁危害翻修耗资300多万元;江苏苏州市调查197处名胜景点有138处遭受白蚁危害,蚁害率达80%;河南郑州市古迹寺庙的蚁害率高达93.3%;江苏无锡市调查五处名胜古迹,都有白蚁危害;江苏南京市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保护的古典建筑中,几乎百分之百受到白蚁的危害,比较著名的夫子庙的大成殿、朝天宫、栖霞古寺、金陵刻经处、清凉山的龚贤故居(又名“扫叶楼”)、甘熙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等,都遭受到白蚁严重危害;安徽省皖南地区以木构件框架为主体结构的古建筑和古民居蚁害率已高达60%-90%之间;湖南襄樊市对20多处******、 省级文物进行了普查,发现百分之百的文物遭受蚁害;福建泉州市开元寺寺庙蚁害面积达94.3%,修缮一次就达1200万元,木材1000立方米;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内48根直径80厘米大梁中,26根已被白蚁蛀空, 蚁害率高达54.2%;广东中山市的中山纪念堂遭白蚁严重危害,被迫翻修一次就耗资1000多万元;湖北武汉市归元寺,罗汉堂因白蚁危害支柱倾斜,屋面坍塌,被迫原地拆除重建,耗资达500多万元;江西庐山的东林寺、湖南长沙市的爱晚亭、江西上饶市的茅家岭烈士陵园和赤峰岩、四川重庆市的红岩、曾家岩、南宁的“粤东会馆”(当年为红七军军部)等多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胜地,都曾经或者已经遭到过白蚁的严重蛀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大鹏所城古建筑群是一个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区,地处我国华南地区白蚁危害重灾区域之一,整个古建筑群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地面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房屋约二千余间,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为主,其中一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内,大部分的承重、围护及装饰木构件遭受白蚁和蛀木害虫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侵蛀,并有蔓延扩散趋势,整个区域内的房屋蚁害率高达78.3%,部分房屋已面临倒塌的危险。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长达3米,重量达200公斤,个体数超过400万只,危害活动半径超过100米,繁殖分飞的范围危及大部分所城的特大型白蚁蚁巢,这在目前国内房屋建筑蚁害中,实属罕见的。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安徽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均系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徽商地方文化特式的古民居259幢中,其中大部分古民居建筑的承重、围护及装饰木构件遭受白蚁、褐粉蠹和木蜂三类害虫的侵蛀,蚁害率高达90%以上,并有蔓延扩散趋势,正面临着白蚁等害虫的蛀蚀影响,急需及时灭治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将直接面临着白蚁等害虫的蛀蚀影响,急需及时灭治和控制,否则将给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原因分析
    白蚁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昆虫,由于其危害的隐蔽性和严重性而成为房屋使用安全的一大隐患,如果局部小范围内出现的蚁害未能达到有效的治理,则会通过分飞繁殖、蔓延侵入等途径侵蛀到周围建筑,形成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的公害,并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发生屋塌人亡事故,因此对白蚁危害重在“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治工作原则。
    1、地理位置因素
    白蚁的生存、繁衍、危害程度与地理、自然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南方地区,有着江、河、湖交融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白蚁的生存和繁衍,呈现出白蚁种类、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的特点。
    2、建筑年代因素
    许多古建筑的房屋多为明、清时期建造的,数量多、年代久,大部分的房屋长年失修或空关造成内部湿度过大,白蚁常易入侵孳生繁殖。而白蚁的发生和危害又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治理,部分房屋虽经过一定的维修,但在维修过程中未能采取根治和预防白蚁的措施,年复一年地使白蚁的危害日趋严重,这也是我国南方古建筑群白蚁危害的一种普遍现象。
    3建筑结构因素
    我国的古建筑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立柱式砖木结构,承重结构中以木质材料为主,明显表现抗蚁性能较差,因此白蚁的发生率高,危害程度也较严重。直接原因是由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和设施存在着有利白蚁发生的条件,如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类物质的食料,是白蚁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阴暗潮湿的环境因素,屋面排水不畅,长期渗漏或内部管道渗漏而维修不及时,使木材和墙体处于潮湿环境,给白蚁的繁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具古建特色的屋面翘角或眺角外露,长年接触雨水;木柱完全穿过地坪直接接触土壤或墙体内包裹木柱等原因,使环境中生存的白蚁个体或繁殖蚁能顺利通过地坪、墙体的基础、砖缝,到达并不与土壤接触的木构件进行取食,由此选择适宜的部位生长、繁殖,发展群体。
    4、建筑环境因素
    古建筑还因周围环境中的灌木丛生,树木和建筑中已有的白蚁互相间影响,带来了白蚁危害的隐患;建筑物的瓦面常年积存树木的落叶、灰尘、苔藓和其它植物,瓦面上形成潮湿或积水的小环境;建筑本身建筑于山林之中,常年处于潮湿环境,空气湿度和雾气也会造成木构件含水量大,给白蚁的生存与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又通过常年不断的繁殖和扩散,或直接分群或蔓延进入到古建筑群进行恶性危害与蛀蚀。
    三、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白蚁的危害直接涉及房屋的住用安全,已被国际上公认为公害,白蚁防治事业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社会事业。近年来,各地房屋白蚁防治专业机构以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在确保我国各类房屋的住用安全,推动城市建设的开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但在对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中,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文物保护资金中白蚁防治专项经费短缺。进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而设立了文物保护专项基金,但只能用于少数有影响的古建筑维修项目,而许多地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基金尚不够古建筑维修之用,因此当古建筑发生白蚁危害时,无白蚁防治专项资金来保证进行全面的有效治理。由于白蚁防治是一项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一些群集型的古建筑群,如果仅仅是对发现白蚁危害的房屋建筑进行灭治,是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各地白蚁防治等部门对一些白蚁危害较重的古建筑虽然也采取一些灭治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2、文物保护中的白蚁防治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目前各地的地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白蚁防治专业队伍和专业防治人员,也未明确将此项工作委托给当地白蚁防治部门进行处理,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白蚁危害时,往往聘请外来的非正式白蚁防治队伍或非专业防治人员进行治理,难以保证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化开展。甚至不排除某些个体灭蚁商在从事灭治白蚁活动中,存在着欺骗行为或不正当的商业贿赂行为,有的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已经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药物,对生态环境将会起到负面影响。
    3、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在对文物古建筑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的政策法规上未有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少数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古建筑的发生白蚁危害后的自觉察防和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四、关于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作的发展对策
    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较长,要采取“重点治理,全面预防,统筹兼顾”的文物古建筑白蚁治理原则,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调查,掌握和监测白蚁活动规律和蚁情动态,确定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治理方案,确保文物古建筑蚁害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白蚁防治工作需得到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正在实施的“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也支持修订国家与省级在白蚁防治领域中的关键的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从省级层面上修改和完善白蚁防治工作的政策法规建设,修订白蚁防治的收费政策,制定白蚁防治工程IPM施工技术规范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同时推进白蚁防治综合害虫管理技术在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治理中的实施。
    2、进一步加大对白蚁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对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各地要加大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设立“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专项经费”,落实和保证白蚁防治经费来源,同时可以通过创新举措积极争取国际资金和吸引民间资金等途径,筹措防治资金,设立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专户,确保白蚁防治治理资金到位。
    3、进一步发挥各地的白蚁防治专业队伍的作用。当地的白蚁防治专业机构要密切掌握和监控该地区的白蚁活动规律和蚁情动态,积极开展重点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调查,拟定重点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治理方案,达到****根治白蚁危害的目的,确保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的开展。
    4、采用综合虫害管理技术进行综合治理蚁害。在对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中应该采用综合虫害管理(IPM)的新的白蚁防治技术,利用白蚁防治饵剂系统的监控装置,采取“监测—投放饵剂—消灭—再监测”的循环方式,实现白蚁种群控制的一种白蚁防治技术,对已发生蚁害的古建筑尽快采取灭治白蚁措施,未发生蚁害的古建筑将采取有效的预防白蚁措施,定期观察,以控制蚁害的蔓延和扩散,努力做到成片治理,应治尽治,不留盲区和死角,有效地控制白蚁危害的蔓延和扩散,将蚁害控制在不足以危害房屋建筑的水平之下。
    5、实施消除蚁害隐患的长治久安的工作措施。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综合治理任务是长期的,要通过对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摸底、蚁害治理、全面预防、综合治理和定期评估等系统工程,有效地长期监控白蚁活动的动态,是预防白蚁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消除蚁害隐患的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完全可以达到区域范围内控制白蚁危害的目标。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害虫防治网 copyright2009  皖ICP备19018818号-2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387号 

E-m ail: zghcfzw@163.com   QQ:2389250513